发展养老产业呵护“夕阳红”

发布人:蓝智慧 发布日期:2024-03-22 人气: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如何有效发展养老产业,呵护“夕阳红”,成为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备;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合理、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扩大,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服务更加健全,覆盖全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机制基本建成,特困人员养老保障有力加强。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参保人数为10.66亿人,同比增加1336万人;全国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3.5万张,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8.28万户。

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后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政策文件,都对养老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1月份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针对老年人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聚焦多样化需求和要素保障,激发产业潜能,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老年人高质量地安享晚年提供保障。

接下来,促进养老产业提质增效,应从产业政策、供给主体建设、需求端消费等多个层面发力,综合施策。

完善养老产业政策和顶层设计。加快制定相关专项规划,明确养老产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各阶段主要任务,从宏观层面支持、规范、协调和指导。应按照轻重缓急,整体协调统筹布局养老产业各领域重点工程。综合运用土地、财政、税费、金融、投融资、人才等方面政策,不断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养老企业。完善各类养老产业测度标准和指标体系,优化老年用品和老年服务技术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推进监管方式创新,严打各类养老诈骗,重点监管“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高风险领域。

多角度推动供给端主体建设。通过法治保障、现代化公司治理、放宽市场准入、财税优惠、投融资支持等,提升养老市场多元化供给主体建设。灵活、综合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举措,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发展养老产业。打造国家级养老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提升需求端的有效消费能力。通过助力灵活就业和提供更多社区公益岗位就业机会等方式,多渠道增加老年人的劳动收入。优化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财政补贴方式,加快从以“补床头”为主向以“补人头”为主转变,提升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机构的自由度。进一步转变城乡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提高购买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的意识。逐步将健康养老产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偏好的多样化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