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市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原有的家庭养老、商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都难以承担,社区养老无疑是目前最适合的养老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重视程度的提高,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社区养老的部分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即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概念、背景、优势、问题、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以期对我国社区养老有更好的理解。
社区养老问题概览。
一、社区养老背景。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老龄问题日益严重。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由1990年的6299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5.57%上升到6.96%,目前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至2040年,预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占总人口20%以上。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每年增加5%,2040年将达到7400多万。而且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实现人的关怀,提供社会养老服务方面,具有政府、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兴起,以及在后现代化时代新技术的运用,促使家庭养老成为中国养老方式的主流。
二、社区养老的定义。
社会养老是一种养老方式。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以家庭为主要形式,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引进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社区养老服务,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就近照料和家庭临时托老的需求,满足了中国老年人就近居家养老的愿望。它能有效整合社区的养老资源,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有效解决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是构建“社区依托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构建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好处。
一是社区养老服务对养老保障制度起到了补充作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养老保障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社会对养老金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仍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根本问题。事实上,不仅许多农村老人没有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而且还有一批城市老人享受不到社会养老保险。甚至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由于价格上涨较快,养老金有限,其养老保障水平也有限。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弥补物质上的不足,提供精神上的关怀,而社会还不能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退休生活。部分老年人由于经济困难,生活困难,社区养老服务应充分发挥其福利性质,通过发放养老券、多渠道筹资等方式,对老年人进行补助。
二、社区养老服务站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归属感。
年长的人很容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年长者经常长期居住在一个社区,他们的很多人际关系都是在这个社区建立起来的,因此他们对社区有着浓厚的感情和归属感。而从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来看,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希望能就近享受养老服务,不愿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这与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很多养老机构都建在城郊甚至远郊,尽管环境可能不错,硬件设施也不错,但老人就是不愿意选择到城郊去养老。因此社区养老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养老,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更好地就近、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特殊需要。
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许多特殊需要。通过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更好地及时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由于许多人进入老年期后,人的各种疾病增多,尤其是老年慢性病多发,社区可依托社区医院就近及时地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由于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政府或一些商业机构难以提供服务,家庭成员也不能完全满足,而社区又具有良好的服务优势,能够满足社区中老年人的相应需求。
我国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社会资金不足,资源匮乏
一、基金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区养老的重要保障。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一切计划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政府补助在逐步增加,但相对于社区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当前,社区尚未充分利用社会融资和个人捐助机制。所以,社区资金主要是自负盈亏,这既消耗了社区专门从事养老事业的精力,又使社区发展养老服务的资金十分有限,且不稳定。
二、社区养老服务对象覆盖面窄,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关注的是民政救助对象中的老年人,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老年人。而且对大多数低龄、能自理的老人来说,往往不受重视。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日常生活照料为主,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健康需求,而对老年人个性化服务的精神慰藉性服务明显不足。我国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扩大社区养老服务的对象范围,如何拓展服务内容,这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使老人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使老人的心灵健康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