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及战略

发布人:蓝智慧 发布日期:2021-06-03 人气:0

以智能化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养老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为我国应对日益加剧的老龄问题提供了新的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也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老年人提供了新的选择。尽管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试点实践,但从其所能发挥的潜力来看,我国还存在着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不高、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各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自身运行水平,增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调度和配置能力,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水平,强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智慧养老”模式提供优质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

智能养老的发展背景是什么?

居家养老功能的衰退

老年人人数的激增表明,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实存在。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城市青年追求自由、独立生活的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丧失了人力支持的基础。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使年轻一代的生存压力加大,赡养老人、照顾老人已成为许多年轻人在生存压力之外的另一个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负担。家族养老意愿与家族养老能力之间的剪刀差必然逐渐增大,表现在家庭养老功能上,即子女赡养能力的下降和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增强。

社会养老功能不完善

当“单位制”瓦解时,国家的养老保障责任逐渐消退,转向了养老供给,但养老除了物质供给和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更为重要。针对“养儿防老”依靠家庭养老观念的长期存在,我国虽提倡了多年,但依靠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方式,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从社区养老功能发挥的角度看,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我国社区养老的主要形式。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虽然不能完全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的实际需要,但其建设已经变得十分困难。

第一,选址困难。由于缺乏规划,老旧小区基本没有多余的场地和空间开设日间照料中心,虽然新小区预留了规划场地,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经常因受到小区居民的反对而被迫迁址另建,或者规模大幅缩小,使社区养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养老问题在我国目前社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社区养老在许多地方只是“看起来很美”,因为在实际的调查中常常会发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有标识,没有设施;有设施,没有老人;有老人,没人看管。

老年机构的冷热不均

这一切都是对这种养老意愿的尊重与体现。这一形势下,机构养老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分化的局面:公办养老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三无”老人和部分普通老人,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但由于在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生存状态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据国家老龄办统计。

除公营和私营机构入住率冷热不均外,机构养老的冷热不均还体现在政府和老年人意愿的巨大差异上。当谈到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不足时,床位数的比例就被反复提到。尽管从绝对数量上看,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确实存在较大缺口,但这种缺口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过剩”现象。事实上,这种“过多”并非真正的过多,而是相对过多,即由地理位置、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过多,是一种相对于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不足而言的过多。因此,如果一味追求比值,“热”的是政府绩效的显性,“冷”的是养老服务资源的效益不高。

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及战略

智育养老的优点

智能养老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工具,连接各种服务系统,为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智慧养老”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也使得“智慧养老”的潜力得到各方的重视。

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交换和处理上的优势,“智慧养老”强化了分散化状态

对于社会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来说,不愧是一场革命就“智慧养老”的特殊优势,学者们认为:“互联网+居家养老”有助于解决当前居家养老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使其供需更加匹配,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在网络上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的闭环,从而促使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效率。关于“智慧养老”的实践可能性,学者们认为,未来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将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和文化观念将发生重大变化,接受新事物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实现“智慧养老”的理念将成为可能。

智慧养老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较快,若继续依赖实体养老机构改善养老保障服务,不仅经济成本巨大,而且效果难以保证,也不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的愿望。因此,发展“智慧养老”,依托智能信息技术,实现分散养老资源的集中、精确、高效供给,是我国应对“未富先老”时代老龄化冲击的有效选择,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因此,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智慧养老”模式必将在技术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提升我国养老保障服务成效方面也将发挥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发展"智慧养老"方向:服务社会化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和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力不从心,“智慧养老”模式无疑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这种潜力和空间的获得有赖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提高我国养老社会化水平,为“智慧养老”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

第一,提高各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自身的运营水平,增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调度和配置能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应针对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增加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强化资源收集、整合、调度、配置能力,构建模块化的养老服务资源网络,提高快速响应、精准服务的能力,提升养老服务体验。

第二,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社会供给水平;应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进行身份归属研究,确定平台的身份是“事业”还是“企业”,赋予进入平台的养老服务企业属性,制定鼓励、支持、扶持和扶持平台及进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资源的能力,扩大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总量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第三,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智慧养老”提供优质的服务资源;"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归根结底是一种养老工具,它本身并不产生任何的养老资源,因此,它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养老资源状况。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资源匮乏,资源质量难以保障的情况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既新颖又方便,既高效又快捷,难以成为老年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的首选。因此,应从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政策制定、人才培养、机构设置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以使我国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为目标,构建无缝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并根据实际国情和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为老年人提供适宜、适宜、经济实惠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