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养老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社区养老作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新兴起的养老方式,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从家庭状况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城市中“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以及我国国情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社区养老出现的原因,探讨了社区养老发展中存在的投入资金匮乏、人力资源不足以及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家庭为中心的养老方式虽然还是养老的主要方式,但一种新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已经出现并迅速发展,它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方式。社区养老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区养老出现的原因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将占社会总人口的25-30%。因此,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解决养老问题,是我国政府、社会和家庭都面临的紧迫问题。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明显提高,养老方式已经呈现多样化方式,社区养老在实践中出现并不断发展。
所谓社区养老,即老年人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以社区为平台,由社区整合各种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其目的就是提供居家养老照护。这种方式在给子女减轻负担的同时,也给社会一定的喘息机会。这种养老方式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并积极扶持社区养老发展。社区养老出现的原因:(一)家庭状况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状况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虽然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下面有几个子女,但其子女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也进入了结婚生育的年龄。他们既要照顾小的,又要照顾老的,往往力不从心。而且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进入老年以后,他们的子女要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重任,子辈难以很好地照顾老年父母的生活。
(二)城市中“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随着子女上大学和出国留学,在外国和外地工作和生活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子女为了补贴家用外出打工,导致父母长期留守在家中,这样一来,“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有统计资料说,目前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越来越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例如,出去购物,做饭,洗衣服,甚至一些有疾病的老人连洗澡和如厕都不能自理。
(三)社区养老方式适合我国国情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是在家养老,受传统文化影响,老人都不愿意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离开多年的邻居生活。到了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落、惆怅、孤独的情绪。社区环境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区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这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提供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及提供一些活动场所,消除老年人孤独感、寂寞感,对于在家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等。总体上来说,社区养老服务符合老人需要,内容丰富,成本又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家庭赡养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受老年人收入、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还不能廣泛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而社区养老既包含着“在家养老”的传统内含,又依托社区平台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各种服务,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更易于被老年人接受。
二、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养老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深化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养老制度本身发展不成熟等因素,社区养老面临着投入金资匮乏、人力资源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社区投入资金匮乏
资金不足不仅是制约社区养老的重要因素,也是社区建设的一个共性问题。一般来说,社区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社会集资。目前,社区养老的开展大都依赖于上级资金的支持,缺乏自身发展的能力。但由于政府补贴标准偏低、社会集资来源不稳定,所以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尴尬局面。因此即便社区居家养老政策不断完善,也难以顺利运行。社区养老服务应做到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使老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都得到满足,而且,社区承担的任务比较繁杂,加大了社区投入资金的压力。由于社区养老长期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社会力量不足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社区服务者的服务质量大大降低,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社区人力资源不足
社区中有两种主要的服务类型:一种是有偿服务提供者,另一种是无报酬的志愿者。但是对于有偿服务者,社区并不能提供较高的工资以满足其需求,使得有偿服务提供者不能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队伍中来,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无法得到改善。对于无报酬的志愿者来说,在社区里,即使志愿者为社区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但由于志愿者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等原因,有时只能选择在节假日等参加社区服务,这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障碍因素,也难以为社区提供及时、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些不同,缺乏专业的社区服务能力,由此-来,很多志愿者没有固定的服务体系,使得一部分志愿者也脱离了队伍建设。
(三)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
社区养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医疗和保健服务,以及丰富老年人精神和文化生活。但在现实中,很多基础设施都是由政府投资引进的,由于政府资金不足,社区场地、资源往往规模小、条件差,很难获得发展。其次,社区养老服务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社区内针对专门针对养老服务的设施并不规范,如有些基础设施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因素,也存在单一简陋的问题,忽视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此外,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机构大多数都只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相对缺乏,只设立了文化大院,这使得大部分的老人没有了精神生活和交流,生活单调无味。
三、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的对策
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新方式养老,这完全适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养老体制改革,建立筹资渠道、组建服务队伍、完善硬件设施,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其基础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建立以社区养老为主的服务体系。
(一)建立筹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
当今社会,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的关键就是筹集资金,资金是一切资源的支撑。为此,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养老筹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补贴标准体系,设立社区居家养老专项基金,把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养老的顺利发展;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财政支持力度,解决目前资金来源不固定、服务补助标准明显偏低的问题。其次,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尝试一些新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减少对国家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最后,扩大宣传力度对社区养老尤为重要,社会应积极鼓励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捐赠服务或提供自愿劳动,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总之,要建立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筹资机制。
(二)组建服务队伍,加强专业技能
社区服务团队和社区必须相互支持,建立社区服务团队,将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优化志愿者服务人员结构。国家应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将社区志愿服务纳入高校学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志愿服务中,这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各个高校同时开设志愿者服务活动,招募更多的大学生自愿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提高社区服务的文化氛围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扩大宣传来传播社区志愿服务的公益理念,优化服务人员结构,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更加了解社区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人员要走专业化的道路。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对于社区养老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要提高在职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需要社区制定专业的培训机制,国家也应该鼓励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服务。建立一支专业有效的服务队伍,有利于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帮助,提高服务效率。
(三)完善硬件设施,注重精神服务
完善硬件设施,注重社区养老精神服务,注重社区关怀服务。在物质层面上,通過政府统筹规划,安装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医疗康复设施建设,定期可以安排一些健康讲座等,及时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精神层面上,社区养老机构应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养老服务,定期举行一些娱乐活动,各个社区也可以举行联谊活动,这更有利于老人精神服务方面的提升。“精神服务”不仅仅是所谓的娱乐,更重要的是老人能从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都有所满足与提升,使老人的幸福感有所提升。此外,要建立新的社区阅览室、电视、音像书籍、报纸等等,让社区老年人能够享受到阅读服务便利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文化对于个人的提升。
总之,我国养老方式还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中,社区养老作为新的养老方式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虽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政府不断予以支持,注重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相信都能让老年人拥有一个舒适、安心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