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紧缺难题如何破

发布人:蓝智慧 发布日期:2021-06-30 人气: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照护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4000万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由于家庭养老照护功能相对弱化,这一庞大的照护需求势必需要通过发展社会性养老资源来满足。不过据民政部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仅有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在考虑家庭照护资源后,短期内仍存在超百万的养老护理员缺口。

近年来,为破解这一难题,各地方及有关部门持续进行探索,出台不少扶持政策,覆盖多个方面。比如,人社部提出鼓励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多地建立养老服务培训补贴、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学费减免等制度。总的来看,这些政策主要着眼于经济激励,其有效性正逐步显现。不过就老年长期照护需求快速增加的大背景而言,破解老年护理人员短缺问题,还需从降低老年护理工作压力、提升照护效率、改进管理效能等方面着手和发力。而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及养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些问题上带来新的可能性。

养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三个方面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老年照护,为弥补护理人员缺口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是通过维持和提升独立生活能力,减少老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例如,基于云技术设计的老年人健康管理设备,能定期辅助老人进行体检和自测,并根据结果提供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同步上传到云端的个人健康档案,供签约的家庭医生参考,降低老人的失能风险。再比如,针对开始出现身体功能障碍的老人设计的辅具智能产品,如康复机器人、移动辅助机器人、智能电动训练车等,仅需少量的人力配合,就能帮助老人完成各项基本生活任务,并减缓身体机能的衰退,从而持续独立地生活在家庭和社区等熟悉环境中。

再次,通过数据平台建设,提高包括护理人员在内的各项老年照护资源的管理效能。智能终端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建设。笔者在上海的相关调研中发现,各区建设自己的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并与市级养老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如此,老人及其家人可在平台上搜索与自己适配的养老资讯;而对于政府和社会机构来说,既可以通过数据平台提升护理人员的派单效率并实现质量控制,还可以通过详细追踪老人的大数据,让养老补贴资金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更加有的放矢。

尽管面临一些质疑和挑战,值得指出的是,数字化转型仍是养老服务发展应坚持和明确的方向。它的根本目的并非完全替代人,而是帮助人:让老年长期照护过程更具可持续性、让养老护理人员能更加从容地提供个性化和有温度的照护服务。这也正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