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机构养老行业的现状和改进分析

发布人:蓝智慧 发布日期:2023-06-06 人气:0

一、前景分析:

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55亿,占比17.8%,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同时由于医疗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多代同堂的家庭日益增多,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和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的短缺,使得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家庭的一大难题。我国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基本三大模式格局已定: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

二、模式介绍以及分类细化:

机构养老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主体,由专业人员进行组织、管理、运营,以有偿或者无偿的方式来满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需求的管理模式。对机构养老模式进行分类,根据养老机构在服务对象、资金来源、营利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划分。

目前中国机构养老行业的现状和改进分析

三、机构提供服务:老人是机构的第一目标对象,相应的应当根据老人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传统的观点里“养老”在“养”,好像只要提供足量的食物就足以满足,一般机构都能做到一日三餐上的要求,可是对于食物的种类、搭配、是否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和习惯,老年人是否有自行准备食物的需求,忽略了许多。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协助老年人进食时大多未关注老年人的进餐体验,而相关调查显示很多老年人希望养老机构在食物的选择、食物卫生、口味上能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化需求等方面的关注较少。从身体机能的方面考量,一些老人的咀嚼和吞咽的能力会收到影响,可能在进食过程中出现噎食的风险,这种情况在新闻上已屡见不鲜。鉴于以上现象,养老机构应加强照护人员防噎食、误吸同时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鼓励可以自理的老年人根据养老机构现有的材料自行准备食物,同时要注意充分评估老年人的食物获取及进食能力,了解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丰富饮食种类,为老年人提供适宜、有营养的食物。等相关知识培训。

医护功能是老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老人都无一例外的对医疗康复护理方面提出许多要求,并希望能够满足。医疗资源的协调困难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分别隶属民生与卫生两大系统推动医养结合过程中,两系统虽各有职能分工,但仍存在职责交叉情况,在涉及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责任归属等事宜方面存在认知不统一,管理混乱和责任推诿等问题。

养老机构适老化建设滞后问题还存在以下情况:

1、某些养老机构没有相应是医疗设备,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2、部分养老机构虽配有血压计、听诊器、心电监护等,却无法对老年人的疾病进一步的明确治疗方向和诊断;

3、更有一些机构拥有好的医疗设备却缺缺少相应的技术人员,空有设备但不能实际发挥作用。综上,养老机构缺乏适合老年人的医疗人员和基础设备,不能满足老年人空间行为、身心健康的需要。

对于老年人来说,岁数的增加和远离自己的原住地,儿女和老伴的空间相隔,老人们不再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社交之上,新环境带来的孤独和疏离感,常常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导火索,关于预防心理问题,疏导心情,甚至送去“临终关怀”这类服务都是必要的。这类问题的解决是衡量机构养老的一条新标杆。大多数养老院实行院舍化管理,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受限,与外界处于半隔离状态,因此,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互动是消极被动的。福利院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有其特定的“社会规范”,不同角色的人员却有着总体上目标一致的活动内容,但老人能否在这个新接触的小社会中不断进行社会化,对其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有着很大影响。构建这个小社会的人群主要为两个老人与护理人员,一个老人往往感到比较孤独,进而产生比较强烈的交往需求,通过设立各种娱乐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接触和互动,进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善于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进而促进老人的认知、情感方面的发展。同时工作人员要多走进老人,送去关心和祝福,突破心理防线,形成帮助、信任的良好循环,老年人在身体和心理上体会到极大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四.机构运营方面:

机构养老先要解决生存才能求发展,对于大多数盈利类的机构来说,缺少资金运营,老人入住率不高,每个月都入不敷出,无法收益。第二水、电、燃气等的费用开销巨大,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相关的政策补贴。想要资金回收周期长达10年左右,也一定程度限制了机构的发展。

人员配置方面,护理员社会地位不高,是缺乏机构养老专业人员的关键所在,由于人员缺失,导致工作时间长(每天守护在老人身边),工作强度大(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加之薪资低,声望低,是这种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样康复、心理咨询类的人才也同样稀缺,专业背景与相关技能的训练的不足制约养老机构的发展。

五、关于促进机构养老发展的建议:

政府可加大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比如对水电费等优惠收费, 政府应适当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和补贴, 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 进而降低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 使更多老年人有能力购买机构养老模式提供的服务。

机构方面加大与校企的合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与学校对口培养相关人才,同时转变观念从单纯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方面加以扩展到娱乐活动、医疗检测、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更具针对化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