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智能科技设备的研发、运用,方便了老人养老。各类机器人、智能报警器自不必多说,如今不少社区、机构和单位,也正使用信息网络科技技术和智慧养老系统,为老人搭建起“看不见”却又处处可感知的安心养老屏障。随着科技不断赋能养老,一个更方便、更智能、更全面,时刻护佑和服务老人的智慧养老社会正在到来。
调研样本
养联体智慧养老 整合十多支队伍
“小联,小联,唱一出京剧《打渔杀家》。”家住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的叶阿姨今年73岁,如今已经将AI机器人“小联”当成家里的新成员。“它可以唱歌、讲故事、播新闻、报天气。”对于叶阿姨来说,“小联”就像孩子一样,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虽说我们岁数大了,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这些智能化产品,社区会经常组织培训,还有大学生志愿者一对一提供帮助。”
北航社区叶阿姨讲述AI机器人
除了娱乐功能以外,“小联”还能提醒吃药,陪老人聊天。如果老人需要家政服务或代买服务,也只用动动嘴,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后台就有24小时在线的工作人员及时响应。
86岁的唐阿姨心脏不太好,老伴儿岁数更大,还是失能老人,自从去年家里装上AI机器人以后,每次外出就医都会向“小联”发出需求,后台立即安排车辆上门接送老两口。
“小联”更大的作用在于紧急呼救。万一老人在家摔倒,可以通过语音呼救,给老人多一道安全上的保障,心理上也更踏实些。
北航社区养联体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介绍中央大屏数据
据北航社区养联体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刘老师介绍,目前北航社区已有500余户老人家里安装了AI机器人。“北航社区老龄化程度非常高,60岁以上常住老人3000余人,这些老人在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有很多,单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引入了养联体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刘老师指着养联体服务中心的中央大屏告诉记者,老人家中智能设备发出呼叫后,会实时显示在社区或专业服务机构的智慧养老平台上。大屏上不断更新订单具体情况,包括老人的姓名、楼号、服务名称、时间和状态。“智能设备背后的服务人员必不可少,除了线下专业服务人员以外,北航社区还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楼门栋长志愿者服务队等十支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养老床位搬进家 科技守护每一家
傍晚时分,通州中仓小区28号楼的陈女士,开始给婆婆王淑文准备晚饭。三年前,97岁的王奶奶外出不慎摔跤,一直卧床至今。长年累月的时刻照护,透支了陈女士的体力和心力。如今,有了智慧科技系统的助力,陈女士不但有了喘息时间,还可随时在手机上查看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从容地做饭和安排其他事情。
陈女士手机上后台显示的主要功能
改变发生在去年。通州区从2022年开始试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利用信息科技技术、智能设备、智慧养老系统等科技手段和设施设备,通过居家适老化用品配置,专业照护护理等养老服务,将老年人家庭打造成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的床被“搬”进居民家中,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也延伸到了社区家庭。
王奶奶家中所使用的护理床
现在,王奶奶家中所使用的护理床尺寸构造、功能配件和养老机构中的完全一样。床褥下方,配备了一张高科技灰色智能监测床垫。主要监测老人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在床离床等状态。
西营前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高梦丽介绍,不论白天黑夜,一旦老人健康监护的指标出现了异常,第三方技术平台的后台系统就会报警提示家属和驿站,并协助紧急救援。除智慧床垫外,还根据每户老人的特殊需求安装诸如智能“一键呼”、智能门铃等科技设备,赋能居家上门服务。
智慧科技的助力,不仅体现在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便捷安全上,更体现在养老上门服务的全流程预约、监督和评价上。陈女士可以“一键”预约养老服务驿站的保洁、理发、修脚等上门服务,她也会在每次服务结束后,对每一单的服务质量打分评价。
高梦丽表示,目前西营前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前期共建设115张床位,正在居民家中运行的有106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层驿站的负担。而科技“多跑腿”后,驿站工作人员也不用再像过去那样,用小册子手写记录、多次签字确认每一单服务,在手机上就全能解决。
“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已覆盖全区20个街镇,已建成共计2500张床位,仅今年就新建了2000张。”通州区民政局养老事务中心副主任赵双庆介绍,未来将继续利用好智慧科技和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监管系统等手段,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将优质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和床边。
调研手记
从点到面到网 让养老变享老
从屋内“简单”的语音交互机器人、智能报警器,到语音一键控制全屋,再到全社区、全区养老数据汇入“大脑”,时刻护佑老人健康,精准匹配上门服务……科技支撑和赋能下,一个着眼于在老人床边、身边、家边的智能养老保障网络,正在更多基层落地实践着。
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建立了针对失能、残疾、高龄和空巢等老人的“在地安老”居家服务项目。老人在家就可以预约驿站的助医、助行、助餐等服务;还可以通过终端呼叫家庭医生服务中心,足不出户与家庭医生预约问诊,享受医疗服务。家属也能够通过终端授权,随时随地查看老人居家情况,与外接设备链接,查看老人各项体征指数等。
随着高科技赋能,过去养老所面临的一些难点、痛点正在被解决,老人仿佛生活在“看不见”的一张智慧养老网络中。不过记者也发现,尽管终端智能科技设备多了,服务场景和效率也大大提升,但在一些最基础的细节上,也有改善提升的空间。比如,有的智能设备对老人不够友好,设备报警功能可能遇到“卡壳”。这也提示相关科技企业和机构,在智慧科技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上,要充分考虑老人身体特点和心理需求,注重产品的细节功能与使用体验。
从“养老”到“享老”,一字之差,折射的却是理念和老人生活状态的转变。期待智慧科技的“地基”更稳,助力更多老人幸福养老,享受高质量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