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环一社区,老年居民在社区餐厅用餐。本报首席记者 杜慧 摄
自从搬到了石市裕华区花溪畔小区,年过古稀的苏丽梅就成了东环一社区的常客,她说:“我们社区为老服务做得特别好,有老年大学、日间照料站、社区餐厅,还有银发志愿者服务队。如今,我们足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老年人可玩、可学、可托管
东环一社区位于槐中路449号,成立于2019年10月,管辖白金汉府、蓝溪谷、花溪畔等5个居民小区,“这5个小区由回迁房和商品房组成,社区老年人占比非常大,白天子女都上班去了,老人在家难免孤寂,我们就想着如何让这些老人生活得更有品质。”东环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安慕菲说,作为一个新建社区,他们不断在“软硬件”上下功夫。
记者看到,社区一楼设有百余平方米的日间照料站,环境整洁,设施齐全,内设社区餐厅、按摩室、棋牌室、康复大厅、影音厅等多个功能区,可以为老人提供就餐、日间休息、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东环一社区食堂很受老年人欢迎。本报首席记者 杜慧 摄
“你看,这是我们的社区餐厅,一日三餐不重样,营养又丰富。如果老人腿脚不方便,需要送餐上门时,仅需一通电话,我们这儿的工作人员会将美味配餐送上门。”社区餐厅工作人员指着贴在墙上的“每周食谱一览表”介绍,这里不光提供堂食餐饮服务,闲暇时,老人们还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闲话家常,每天还设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与养老院不同,东环一社区日间照料站的“日托服务”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老人不需要远离家庭一个人进入养老院。“日托服务”可以保证老人日常生活得到充分照顾,还为老人搭建了与同龄人交流互动的平台。朱奶奶就在日托服务中认识了许多同龄的“老伙伴”,大家年龄相仿,也都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一个人在家挺无聊的,来这边可以聊天、做手工,动脑又动手,中午还可在社区餐厅就餐,生活有保证。”朱奶奶乐呵呵地说。
社区居民在东环一社区吹拉弹唱好热闹(资料图片)
就在前不久,东环一社区老年大学正式开课,这里成为社区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活动场所。记者看到,社区老年大学开设有舞蹈、模特、书法、声乐、瑜伽、智能手机教学等特色课程。“早上起来,先到活动室锻炼身体;锻炼完到教室上课,中午可以和大家一起在社区餐厅吃饭;下午在活动室下棋、跳舞、谈天说地,生活过得特别多彩。”苏丽梅笑着说。
据悉,今年恢复教学后,东环一社区老年大学课程爆满,更有居民向社区提出开设其他课程需要,一些隐藏在社区里的能人达人们再也藏不住了,纷纷开授各类特色公益课程,将自己一技之长分享给身边的老邻居、老伙伴们,进一步满足了老年人享受高品质晚年生活、能力拓展和回馈社会等多方面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我几乎每天都来这儿上老年大学,还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结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老年朋友,每天心情舒畅,感觉越活越年轻。”72岁的李爷爷上完老年大学的书法课后赞不绝口。
创新服务 让养老变“享老”
在这里,不仅有不少老年人过来享受服务,还活跃着一群银发志愿者,张阿姨退休后来这里做“义工”,专门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和她一样发挥余热的还有十多人。“我刚退休时,总是闲不住,就想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张阿姨说,社区提出的“公益时”创新养老服务机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所谓的“公益时”,就是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赚取“时间积分”,用来兑换生活用品,也可以“时间银行”的方式将积分储存起来,将来享受其他志愿者的助老服务,让老年志愿者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也有所帮助。这一新颖的积分兑换方式吸引了社区一大批在职党员、志愿者的参与,他们每逢周末、节假日就来到这里,带来养生知识讲座、健康义诊、公益老年课堂等情感陪伴活动,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身边老人。
安慕菲说,东环一社区还积极联合社工机构共同孵化培育红色社区社会组织,以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寻找社区同盟者,将老年大学学员变为文艺骨干、社区带头人,以老养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让养老变成“享老”,激活社区活力。在平日,老年党员志愿者组建起“银铃无忧志愿服务队”,为在助餐点订餐的有困难或者失能、高龄、空巢老人当起“外卖员”;在节日,平时照顾家庭辛勤劳作的爷爷奶奶穿上礼服,站在舞台上尽情唱呀跳呀,享受台下的欢呼与掌声;在周末,文明大扫除行动中,一群身穿红马甲的银发老人活跃在最前沿,带动社区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加入到社区活动中来,携手让社区变得更有爱,更美好。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