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法院构建多方位司法助残服务体系

发布人:蓝智慧 发布日期:2024-03-26 人气:0

残疾人专用车位、法院台阶斜坡化改造、无障碍审判庭、拐杖、轮椅、助听器……

随处可见的助残元素传递着暖心的司法温度,这是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法院积极回应残障人士司法需求,推进“一站式”无障碍诉讼服务建设,打造司法助残工作新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平阳法院加大司法助残保障力度,提升预防化解涉残疾人矛盾纠纷法治化水平,构建立体式、多方位法律助残服务体系。2023年,平阳法院为32名困难残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9万余元,发放司法救助金52万余元。

畅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

“谢谢你,法官!原以为这次去法院,沟通上肯定很困难,没想到这么顺利。”立案庭法官的手机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原告李某为聋哑人。立案当天,李某神色紧张地来到立案窗口,用手指戳着手中的诉讼材料示意,立案庭法官发现他为聋哑人后,第一时间启动司法助残机制,对接县残联工作人员连线手语老师。当李某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得以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停用手向工作人员比着“谢谢”的手势。

同时,立案庭法官还告知李某可凭残疾人证依法申请诉讼费减交、免交、缓交。在引导李某补齐所需材料并提交减缓免申请后,立案庭法官通过残疾人诉讼绿色通道,当场为李某立案,减免其诉讼费500余元。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平阳法院并不鲜见。针对性的诉讼引导、诉讼辅导,并协助办理诉讼费用减免缓申请,是平阳法院全流程无障碍诉讼服务机制的开始。

除此之外,平阳法院还建立了残疾当事人专项司法救助基金,对困难残疾当事人,告知其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提出司法救助申请,并指定专人全程帮助办理申请手续。

司法关爱助推诉讼无碍

“我是平阳法院的法官,大家在生活中有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在残疾人之家的共享法庭里,正举行一场“量体裁衣”式的普法宣讲。

法官详细解读了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并以多个涉残真实案例为素材,现场解答涉残法律问题,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2023年,平阳法院与县残联建立司法助残联动机制,在当地残疾人之家打造助残特设共享法庭,并通过法官点单式普法、以案释法等形式进行精准普法宣传,提升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该特设共享法庭向残疾人群体提供包括法律咨询、在线解纷、远程审判、司法救助等功能模块,及时有效化解涉残疾人纠纷,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平阳法院还专门组建了“助残志愿服务队”,联合当地残联和各类志愿者队伍,根据涉残案件审理需要对残疾当事人日常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供裁判和司法救助时参考;日常开展上门法律“义诊”、公众开放日、典型案例宣讲等普法活动,将司法助残工作重点从后端审判延伸到前端社区和人民群众身边,让残障人士平等地参与司法活动。

构建助残社会联动体系

“浙江省残疾人维权指导中心帮助平阳法院总结推广无障碍诉讼服务工作经验,探索制定无障碍诉讼服务规范化标准……”在司法助残新闻发布会上,平阳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陈聪向记者介绍。

为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诉讼服务能力,推动一站式无障碍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平阳法院与残联、妇联等部门联合,着力打造一支无障碍诉讼服务队伍,共同形成残疾人司法保护合力。

联合县残联出台《关于建立司法助残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法护家安助残”数字化应用协作机制的实施办法》。加强对残联工作人员调解工作能力的培训指导,在“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框架下,适时把符合条件的残联工作人员和其他愿意参与涉残纠纷调解的组织或人员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在线涉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加强与人民调解、仲裁、公证等环节衔接,邀请妇联、残联等社会团队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第三方参与涉残矛盾纠纷化解,并将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人员纳入特邀调解名册。依托“法护家安”集成应用助残模块,建立线上多跨协同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办案办公平台当事人信息与残联智慧助残平台残疾人信息的同步共享。